為何需要肝癌篩查?
肝癌篩查旨在通過及早診斷肝癌,讓患者能早日開展治療。鑑於肝癌的惡化速度非常快,肝腫瘤平均只需約4個月就能增大一倍,因此,需要定期檢查方能有效及早發現早期肝癌,提高治療效果,同時亦有助増加肝癌患者存活率。
若患者能及早發現肝癌並配合治療,其5年存活率可達40-70%,整體存活期可多於5年;一旦延至晚期才被發現,肝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則會大幅減少至低於5%,整體存活期可大幅減少至11個月左右;不幸如在末期發現,整體存活期更急降至僅多於3個月。簡而言之,肝癌患者若能在早期發現,可大大提升患者存活率。
因此,據衞生署指引建議,患上慢性乙型肝炎、慢性丙型肝炎或肝硬化等高危人士,應考慮每6至12個月進行血液測試和肝臟超聲波檢查。
新式PIVKA-II指標 增強早期肝癌的檢測敏感度
然而,傳統監測方式,即肝臟超聲波掃描及血液甲胎蛋白 (AFP) 測試未必能高效偵測早期肝癌。因此,近年醫學界開始應用另一個肝癌腫瘤指標——異常凝血酶原 (PIVKA-II)於臨床監測。有研究顯示,合併使用這兩種肝癌血液測試(異常凝血酶原(PIVKA-II) 及甲胎蛋白測試(AFP))能大大提升肝癌的檢測敏感度至92%以上,增強檢測早期肝癌的機會!
下圖詳細列出傳統與新式肝癌血液測試的分別。